背景介紹:山洪災害具有突發性強、點多面廣、破壞力大等特點,往往導致人員傷亡,房屋、天地、道路、橋梁等被毀,甚至導致水庫、塘壩、堤防潰決,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利用GIS技術,將各類防汛信息進行實時快速地收集、分析和處理,切實加強防汛指揮系統等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設,供各級領導和防汛部門科學地調度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防汛調度指揮,能充分發揮防洪工程的整體防洪作用,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總體架構

系統特色
-
多源數據管理
-
洪水演進趨勢
-
應急預案指揮
-
采用B/S模式
- 基于中科圖新三維GIS平臺,集成了省市級雨情、水情等實時數據,以動畫形式展示在3D場景中,構建了多源異構數據采集、處理、顯示、管理、分析、維護的專題數據庫。
- 計算洪水的淹沒范圍,分析洪水的演進趨勢,為搶險救災方案制定奠定基礎;
- 傾斜攝影實景三維為基礎,實現了防汛綜合信息空間分析、防汛應急預案和抗旱應急預案的可視化表達、防汛指揮決策輔助支持等功能。
- 采用B/S模式,基于HTML5的GIS平臺向外發布防汛抗旱建設成果,提供跨平臺的網絡GIS服務。
系統功能
1. 真三維展示
1.1 三維真實場景展示
三維GIS為空間信息的展示提供了更豐富、逼真的平臺,使人們將抽象難懂的空間信息可視化和直觀化,人們結合自己相關的經驗就可以理解,從而做出準確而快速的判斷。

1.2 物聯網數據與專題數據庫接入
物聯網數據包括水利設施、氣象水文、雷達云圖等。
1.2.1 水利設施物聯網數據
水利設施專題包括縣級水庫、堤壩、橋梁和采砂船等。系統可實現查詢定位并瀏覽設施詳情。
水庫工程:水庫作為重要的水利設施,我們需要獨立管理。壩高、壩寬、總庫容量、下泄水位等數據對于防洪應急非常重要。
堤防工程:堤防工程就是在河口對岸修建防洪堤,一旦發生洪水,可以抵御一部分威脅,所以我們對堤防工程進行統一管理。
橋梁工程:橋梁是重要的交通設施,但又與水利密切相關。一旦發生洪水,來水量的多少,洪峰高度都會直接威脅橋梁以及交通。

1.2.2 氣象水文專題數據庫對接
雨情水情對接實時數據庫,系統可按不同測站、不同時間段查詢展示監測數據,包括降雨量、水位和水量信息等。
雨情監測:對接省級氣象部門雨情數據服務,可根據不同流域范圍,在系統中展示各站點的降雨量、降雨頻率及過程雨量等信息。

水情監測:對接省級水情數據服務,可根據不同流域范圍,在系統中展示河道水位和流量、水庫水位和庫容等信息。

統計監測:依據雨情、水情數據,按照不同行政區或流域范圍,在三維場景中展示站點的統計監測數據。

1.2.3 雷達云圖專題數據庫對接
對接雷達云圖實時數據庫,通過動態成像方式,將雷達云圖的變化過程展示出來。
雷達圖:雷達圖的使用,可供氣象部門專家針對某一時段,某一區域的天氣狀況作出預估和判斷。

云圖:云圖同樣是為氣象專家提供天氣判斷的依據。

1.3 關鍵地理位置數據展示
與防汛相關的關鍵地理位置數據包含了避災點、低洼地、地災點、山洪危險點、村鎮點等專題數據,通過勾選不同數據,可以在地圖中展示相應信息。




2. 應急預案與指揮
2.1 真三維地形分析
三維分析是對于地理空間現象的定量研究,其常規能力是操縱空間數據使之成為不同的形式,并且提取其潛在的信息。

2.2 洪水演進與淹沒區計算
洪水演示:根據上游干支流出現的洪水過程及區間來水,預報下 游某斷面的洪峰流量、出現時間、最高水位及洪水過程,為下游洪水預報及防洪提供依據。
淹沒區計算:基本真實氣象水文數據和河流河道數據,計算洪水在演進過程中的淹沒范圍。

2.3 監控預警
監控預警:主要實現水庫和河道的視頻監控、雨量站降水監控以及水位站的水位監控。
視頻監控:針對重點水庫,對接庫區視頻監控信息,可以實時調取監控畫面,確保安全。

監測站點:對接雨量站、水位站、監測站等數據,查看不同時段雨量、水位信息,從而準確把握預警動態。

2.4 歷史洪災情況查看
系統可接入全區域歷史洪災數據,并在三維地圖上隨時進行查看比較。

2.5 救援轉移路線設置
基于避災點、山洪危險點等防汛相關的關鍵地理位置數據,用戶可在系統中輕松制定出救援轉移路線,方便防汛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開展。

2.6 應急預案查看
系統可方便地集成縣鄉鎮一級的應急預案,通過快速查閱調取資料,有力保障決策指揮。

典型案例
福建省三維防汛指揮電子沙盤系統
防汛抗旱指揮應用系統
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抗洪搶險輔助決策系統
防汛抗旱遙感監測分析系統
……
其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