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電力系統的歡迎,因為不僅是在電力線路建設時,無人機也能排上大用場,在線路建成后,無人機也開始承擔起巡檢任務,可謂是一大干將。
通過無人機進行量測,然后通過ContextCapture或其他軟件生產出建設場地的三維實景模型,而后,在三維模型上構建輸電線路的桿塔、電線的模型。
通過傾斜攝影建立的實景模型,可以直觀、方便的對跨高速區域的地物地貌進行辨識,從而實現跨越位置的精確定位。同時可以通過限定條件對跨越位置進行呼高和檔距的核算。
輔助通道狹窄區域設計
由于此工程有5公里線路從市區內穿越,通道狹窄,需要對原有的單回塔改造為雙回塔來滿足設計要求。通過建立三維實景模型,對路徑區域的線路長度、地形地貌、交通、障礙設施、檔距、施工、運行等因素進行了綜合評估,在充分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前提下,進行多方案比較,使路徑走向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利用傾斜攝影模型,可以在規劃路徑區域進行精確量測,極大的方便了市區內線路走廊的路徑優化工作。由于可以精確定位區域內每個桿塔的位置,在線路走廊狹窄的地段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精確設計,最大程度減小了工程對城市規劃區域的影響范圍。
三維帶電間隙分析
在選定的塔位可以通過系統自動放置帶電間隙球對塔位進行直觀的可行性判斷,避開不良地質地段、林木密集區,并通過系統對間隙球和地物地貌的距離計算對危險地物地貌進行辨識。
變電站出線規劃
此工程涉及到2個變電站的出線塔設計。在我們對變電站的出線進行規劃設計時,可以通過載入站址附近的實景模型作為設計參照,以便于因地制宜的考量各種設計因素。
在選定的出線位置可以通過模擬放塔放線的功能對預估的塔位進行直觀的可行性判斷,避開不良地質地段、林木密集區,減少與已有線路的交叉跨越,并通過系統的計算對危險地物地貌進行辨識。在地物地貌的辨識過程中,可以動態計算線路對環境的距離,對不滿足安全距離的地物高亮顯示。
機械化施工方案優化
在此工程的機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建立三維實景模型,對施工區域的路線長度、地形地貌、交通、障礙設施、沿線施工條件和經濟性等因素進行了綜合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本工程機械化施工專項設計方案,在充分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前提下,滿足了施工方案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需求。
采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構建實景三維,通過建模工具建立輸電線路桿塔、金具絕緣子串、基礎等元素,依據懸鏈線算法構建架空線路導地線三維模型,實現三維模型與實景三維模型無縫融合。本文使用的技術流程可真實體現空間關系,并具備一定的空間分析能力,能夠滿足輸電線路規劃、選線、設計、施工輔助的要求。
無人機在輸電線路巡檢方面也有大用處
越來越多的供電公司開始采用無人機來進行電力巡檢,無人機自主巡檢時,無需人工遙控操作,但是也有反對的聲音稱使用無人機巡檢,不如人工,因為很多隱患需要靠手去觸摸、輕敲,才能發現電路上的問題。
各機型協同、高科技運用的電力巡檢
各機型協同指的是使用多旋翼巡桿塔、固定翼巡通道的各機型協同巡檢模式,在高科技運用方面,要積極應用無人機自主巡檢和激光雷達輸電通道巡檢等新技術
無人機巡檢相比人工巡檢有以下優勢:
時間短,無人機可以大大縮短巡檢的作業時間,省去了人工高空作業的很多步驟;
成本低,雖然無人機購置貴,但相比人工成本,依然便宜了不少。
安全性好,尤其是葉片檢查,人工檢查需要高空作業,危險性非常大。
但是,有不少反對者認為,無人機檢查無法做到像人工檢查那么細致。
比如,葉片檢查過程中,有經驗的工程師通過摸,壓,敲和聽等能夠發現很多僅僅靠視覺觀察發現不了的問題。
另外,無人機檢測過程其實很難標準化,要靠人去遙控無人機去檢查拍照。對于葉片檢查,這個過程需要一個非常規范的流程,對人員要求還是很高的。另外,無人機的圖像捕捉也受外界的影響。所以,事實上,無人機檢查能不能做到好的效果,對人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因此,現有的無人機電力巡檢單位,都在著力于建立非常強的技術支撐和過程質量控制體系,這樣才能將無人機電力巡檢運用到極致。
相關閱讀:無人機巡檢解決方案